什么是搏杀?
搏杀,是一定实力基础上的冒险和赌博。
比如乒乓球赛,势均力敌或者水平相近却落后的一方,眼看就要输掉关键分甚至整个比赛,被逼到悬崖边上,往往会赌一把,采取平时不会采取的激进进攻战术,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。
当然,这种激进是正常情况下不会采用的。为什么不采用?因为不合理,不科学,失败的概率非常大。
没办法,反正眼看也是要输,搏杀一下,万一中奖了呢?
中国母婴行业到了要搏杀的程度了?
婴配粉行业到了。
中国婴配粉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,内卷到要搏杀的程度了?
原来不需要。
如果没有新冠,婴配粉行业的第一轮搏杀都不会发生。
尽管中国的出生率在下降,但是不论从罐数算还是单价算,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婴配粉单一市场。而且,这个市场空间大,纵深还很深,从堪比全球顶级城市的上海,到依然穷得叮当响的西部山区,至少五级不同特点的市场,需求差异大,购买心理和消费行为差异大,很多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。
这就是为什么奶粉新政之前,中国有2000个奶粉品牌。这里面的很多品牌,都是专门给渠道定制的,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婴配粉市场,是渠道为王,终端为王的。
奶粉新政的确加速了整合——通过不给你注册。不管是直接枪毙掉你的申请,还是拖拖拉拉许久之后才批,市场上真实的结果就是:你没有及时拿到注册,渠道商缺货半年,再不舍得,也得把你淘汰掉了。
行政整合,确实给留下的玩家,白白送上了一片空白市场。这片空白市场,从婴配粉市场的整体占比上,并不大,但是当时奶粉行业品牌集中度不高,能够横跨中国东南西北、纵跨中国五级市场的品牌一个也没有,这就给了二三线品牌和黑马企业以巨大的机会。
那个年代,只要你在产品定位、营销模式、渠道打法和执行力等几个关键要素上,做对了一样,是的,只要做对一样,都会迅速在新政清扫出的市场空间里,野蛮生长。
有品牌却无大品牌,有大品牌却无巨头,有巨头却无垄断地位,还能隔三差五跑出一匹黑马,说明什么?
说明这样的市场格局依然松散,离内卷还远着呢!
政府在推出奶粉新政的同时,确实说了希望中国婴配粉的品牌集中度要提高一下,但是政府并不亲自下场做这个整合,而是抬高基本门槛,门槛之内,还是要靠品牌自己去争去抢的。
按照这个剧本,还能留在牌桌上的玩家,依然得在一轮一轮的竞争中,逐渐扩大自己的地盘。毕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,企业竞争要看战略策略执行力,也要看实力。实力没到,很多动作做不了,很多想法落实不了。而实力,是需要时间积累的。
但是新冠来了。
新冠对母婴行业的打击,是系统性的。
第一,沉重打击了依然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遗症中的低迷经济。应对得差的,比如又快金融崩溃的土耳其阿根廷之流,还有最近物价飞涨的美国,需求萎缩明显;应对好如我国,也在复工红利持续了几个季度之后,迎来预期中的需求收缩,倒逼政府在坚决去杠杆几年之后,重新下调了准备金率,要适度刺激经济。
中国经济40年的高速发展,是建立在空前的国际大分工基础上的,我们如此深入地嵌入全球经济,环球同此凉热,不可能独善其身的。
因此连在新冠疫情中表现最佳的中国人,都感觉赚钱不容易了,身边被裁员的朋友多了,对未来的预期普遍没那么乐观了。
现代经济,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的。新冠没完没了,让大家的预期都谨慎了,花钱自然没那么大手大脚了,高半格高一格的母婴消费,也被挤掉泡沫,大家都追求性价比了。
第二,预期不好,生儿育女的意愿就下降。每天一睁眼就是房贷车贷,每晚一回屋就是筋疲力尽,谁有工夫去造人?中国这几年出生率接连几年下大台阶,其实是不正常的。这里面有计划生育松刹车松晚了的缘故,但每年都呈现断崖式下跌,几年之内就从1700万翻着跟头跌倒1000万以下,新冠加重的经济低迷,才是重要的原因。
第三,新冠把线下消费赶到了线上。尤其是电商独步全球的中国。这对母婴的传统分销体系,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
你看,母婴行业能直接感受到的不利因素——新生儿不足,宝妈不到店,钱包里没有钱——都是新冠加剧的。
没有新冠,这些依然会发生,但不会这么快,这么猛。
新冠加速了一切。
新冠把原来企业还能从容竞争的市场空间,一下子给抽干了。大家原来还隔着几米远,还可以比较优雅地耍枪弄棒,吆喝一句“别过来啊,伤着你”,现在一下子被收缩的墙壁挤成了前胸贴后背,退无可退,肉搏就是唯一剩下的选择。
来源:中童观察